十一月之巻
一、 南嶽聖侯廟祭及其沿革(初一)
二、 冬至節及其儀式
三、 土地交易的契約日
四、 祭祖祠
五、 通霄鎮四湖雲梯書院祭典和其沿革(初四)
六、 延平王廟祭及其由來(十四日)
七、 阿彌陀如來祭日(十七日)
八、 施將軍廟祭及其沿革(十七日)
九、 昌黎祠祭典及其沿革(二十日)
十、 青山王祭典及其沿革傳說(二十二日)
十一、 有關王爺的傳說
十二、 羅東利澤簡王公廟沿革(二十六日)
一、 南嶽聖侯廟祭及其沿革(初一)
十一月一日是淡水八里南嶽聖侯廟主神聖侯公的祭日。
傳說本神是由汪姓人奉持來台的,故主要信仰者為汪姓人。是為防止惡疫流行、預防水災火災、庇護幸福。
二、 冬至節及其儀式
冬至節就是冬至日,是白天最短之日,一般大約在國曆 十二月二十二日。
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以南二十三度半(北迴歸線),此後太陽漸漸往北照射。台灣的人家會準備「冬至圓」(湯圓)來祭神及祭祖,各放三碗,另有準備三牲或五牲,在井、門、窗、桌、櫃各放 一兩 個粉團,豬舍、雞舍、牛舍放一碗湯圓,表示一年中的謝恩,也祈求將來的幸福。
三、 土地交易的契約日
以往台灣的土地交易大抵在 八月十五日 通知,於冬至日訂約,契約的期限定到冬至日或前三、五天。
地主若是在未來的一年想要收回田地,也是在 八月十五日 通知,然後在冬至日新、舊佃農或地主完成交接和移交。
傳統的台灣社會重視信用而且尊重他人,故農地的買賣大都決定於 八月十五日 ,而八月十五日正值夏稻、秋收完成,如果田地原先是地主自行耕作,則舊地主自然不會再作第三季的播種。如果土地原先是由佃農耕作,則第三季的秧苗也已經下種,新地主也不會貪取農作物,故而等到冬至日前後,即第三季農作收割完成之後再行交接移交,真是公平又有人情味。
四、 祭祖祠
台灣同宗的人對祖先有共同建祠奉祠的習性,為『祖厝』或『祖廟』。
所有祖先的牌位會放在祖厝合祀,一般合祀的日子多在上元、清明、中元、下元或冬至前後。以牲醴為供,有些還會以筵席招待親戚,稱『祭祖祠』。
這一點和大陸上的習俗有些不同,中國人講求『開枝散葉』,故而不論是外出工作是否順利,必然是舉家、連同祖先牌位做一個『分金』,「壯士一去誓不還」式的行動,當然有許多是失敗了,最後祖先牌位變成無人奉祀。而台灣人則是個人或小家庭先外遷,一年三節回祖祠面拜祖先「報平安」,等到在外面有了基礎、有了成就,再風光回家鄉做『分金』,同宗祠當成喜事辦理,真的『開枝又散葉』。
五、 通霄鎮四湖雲梯書院祭典和其沿革(初四)
通霄鎮四湖雲梯書院以孔子為主神,祭日在 十一月四日。
道光十六年,當地劉姓先祖劉僕魁兄弟,為了使子孫不荒廢學業,所以斥資建築書院。
這個書院曾造就許多的秀才,日人統治後,廢除考試制度,停止辦學。參拜者多祈求學業順利。
六、 延平王廟祭及其由來(十四日)
屏東內埔鄉新北勢延平廟奉祀鄭成功, 十一月十四日 為其祭日。
據說,麟洛溪在本廟的北方,每年的雨期都會造成災禍,農田土地大量地流失,農民非常憂慮,於是居民合謀,舉行預防水害的祭典,後來又募款建立本廟。民國前五年完工,民國三年改建。
七、 阿彌陀如來祭日(十七日)
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如來的祭日。以本神為主神的廟宇並不多,均在本日行祭典。
內湖北勢湖古月庵(配祀觀音,主神祭在 十一月十七日 ,配祀祭在 二月十九日 )。羅東浮崙齋振昌堂,以阿彌陀如來和釋迦如來為主神(阿彌陀祭日在 九月十七日 ,釋迦在 四月八日 )以觀音、彌勒佛、羅祖師、關帝爺、韋馱、伽藍為配祀。礁溪鄉湯圍福崇寺以阿彌陀如來為主神(祭日在 四月八日 和 十一月十七日 )配祀觀音。宜蘭頭圍福德坑奇祥寺,以阿彌陀(祭日在 十一月十七日 )和釋迦(祭日在 四月八日 )為主神,配祀彌勒。福德坑靈山寺以阿彌陀和釋迦佛,配祀觀音(二月和六月的十九日為祭日)、阿難、迦葉、勢至、 關帝 君。埔里小埔社覺靈寺以阿彌陀為本神(祭日 十一月二十六日 ),觀音(祭日在 六月十九日 )和釋迦(祭日在 二月十五日 和 四月八日 )為配祀。基隆淨田堂,以阿彌陀如來為本神(祭日 十二月三十一日 ),配祀觀音(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新竹市北門外印月堂阿彌陀如來的祭日在 十一月十七日 ,配祀觀音。
八、 施將軍廟祭及其沿革(十七日)
十一月十七日是澎湖馬公施將軍廟的祭日。施將軍廟奉祀的是清朝水師提督施琅。
施琅乃福建人,號琢公,任水師提督,後在澎湖討伐鄭氏,降服鄭克塽,台灣歸入清朝版圖,封靖海候。
本廟正殿奉祀衣冠束帶的施琅塑像,廟側有施琅建的清台碑記,本廟配祀有天上聖母(祭日在 三月三日 )、五福威靈公(祭日在 九月二十一日 )、天仙府大帝(祭日在 五月五日 )。
九、 昌黎祠祭典及其沿革(二十日)
十一月二十日是屏東內埔昌黎祠韓文公的祭日,韓文公是唐朝南陽人,字退之,諡文,世稱韓昌黎,曾任潮州刺史。
本神由潮州人奉持而來,於清嘉慶八年建立,由內埔附近居民出資,併同當地天后宮一同建立。
十、 青山王祭典及其沿革傳說(二十二日)
十一月二十二日是台北市青山王的祭日,青山王又稱靈安尊王,最早被奉祀在泉州府惠安縣的青山。
據說是從前的泉州府惠安縣知縣,為一個勤政愛民的官吏,治跡良好,深受世人敬仰,被當成生神來看待,死後在青山建廟,被稱為武德神,能防止惡疫流行,在宋朝時被封為青山王。
青山王和城隍爺相似,只是城隍爺在每一行政區內都設有一廟,青山王則没有固定地區,台灣人敬畏城隍爺,也敬畏青山王。
也有一傳說,青山王是福建泉州惠安縣的城隍爺,其後惠安縣人移住到萬華地區也帶來當地的城隍爺(即是青山王)。
大致來說,淡水縣的城隍爺廟建立最早,其次是大稻埕城隍爺廟,於是形成青山王和大稻埕城隍爺廟對抗的局面。
台北萬華的青山王廟建於清咸豐六年,當時萬華流行惡疫,百姓非常不安,於是有人建議奉祀建廟,疫情得以控制。
十一、 有關王爺的傳說
王爺共有三百六十位,祭日依其姓氏和地方各有不同,各種的傳聞不少。
傳說是明末的三百六十位進士,因不服清朝統治而自盡,死後靈魂升天,被玉皇大帝封為王,分派到人間視察人們的善惡,王爺所住的地方就稱代天府,祭日活動往往是神輿在各地繞境出巡,稱代天巡狩。
另一傳說是明初有三百六十位進士至北京參加殿試,於福建乘船途中,遇颱風不幸沉没,三百六十位進士全數死亡,靈魂升天,被玉皇大帝封王,在各地奉祀。
其三傳說是唐明皇聽說張天師的道行高深,能知過去和未來,又精通咒法,於是明皇要試探他,便將他請來京師,命令三百六十名進士躲在地下室吹笙奏樂,明皇對張天師說:「這種音樂使得寡人非常煩惱,你聽聽看,是何處的妖怪。」張天師回答:「這些都不是妖怪。」明皇又試探:「天師可有什麼好方法。」只見張天師走到明皇前,拔劍做出斬床狀,音樂便消失了,明皇感到奇怪,便派遺大臣到地下室察看,不料三百六十名進士全都死亡,明皇感到憐憫,於是封為王爺,在各地奉祀。
其四傳說,在秦始皇時活埋了三百六十名的書生,即是今日大家所奉祀的王爺。
其五傳說,唐朝時有五人欲上京參加考試,途中住在旅館,剛好聽到疫神在商談何月何日要使疫病流行,決定在井中放毒的事。這五人便決定捨身救人,於是在當日投井身亡,從此百姓不到井中取水,疫病得以避免。這五人升天成為神。
福建人每三年會有一次弔祭王爺,作好三個神像,寫上王爺名,連同生活用品、糧食和一頭白羊漂流到海上,主要會流向台灣,台灣人對這些漂流的神像都會迴避,如果神像停到岸邊,就表示王爺要留在此地,於是建廟奉祀。
『燒王船』,在弔祭王爺會先擲筊請示王爺要往天河或是地河,如果是要往天河,便要燒紙船。如果是要往地河,便會建造木船漂流海上。所以福建漂流的木船,大都是流來到台灣的西海岸。
十二、 羅東利澤簡王公廟沿革(二十六日)
十一月二十六日是廣惠尊王的祭日。本神是福建省烏石鄉林姓人所崇拜。又傳說本神是廣西省人,姓謝,曾有恩於楊姓祖先,所以為楊姓人所奉祀。
以本神為主祀的廟宇有五結鄉利澤簡王公廟、烏日鄉烏日王公廟、大肚鄉社脚廣興宮、永康鄉大灣廣惠聖王廟(祭日在 十二月二十六日 ),不管在那一天的祭日,都會有大型的祭典。
五結鄉利澤簡王公廟以廣惠尊王為主神,配祀五頭大帝(祭日在 九月二十六日 )及福德正神(祭日在 二月二日 及 八月十五日 )。本神由福建省烏石鄉人奉持來台,建廟年代不詳,清咸豐年間庒民為了祈福曾錢改建,日據時代亦曾因破損而修建。
留言列表